名校进修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5286|回复: 0

教育之道,道在心灵

[复制链接]

128

主题

130

帖子

1277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277
发表于 2014-11-28 14:05:4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作者:徐秋秋

精彩导读:教育对人的成长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,它使人适应生存的时代,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伟大目标之外;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——独立和仁爱授之于人,赋予他作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而步履轻捷的力量。(何塞•马蒂语)
快乐是孩子的标志,活泼是孩子的天性。比真理更接近事实的是常识,我们的教育不能僭越这些常识。

当前,我国中小学教育仍以知识授受为中心,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,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。长此以往,学生成为装知识的“袋子”,而教师则沦为“装袋人”。这种教育必然导致学生心灵的物化和精神生命的枯萎。这或许是今天教育的心病。

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的话:“今天的教室里,坐着的是学生,站着的是老师;而在精神上,这种局面恰恰相反——站着的先生始终处于至尊之位,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,却掩藏着一颗战战兢兢的站着,甚至跪着的灵魂。”

说得好!让我们来看看当下的教育吧:孩子们被束缚在教室里,限制在课桌前,爬行于书山上,挣扎于题海中。他们虽然拥有法律赋予其受教育的权利,却没有学习主动权和自由度。他们以“分”为向导,以“考”为法宝,死记硬背,疲于奔命,沦为书本的奴隶、做题的机器;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,去驰骋自己的想象,去彰显自己的智慧。孩子们的灵性被掐了,个性被阉了,那种“人家畜性”(鲁迅语)的奴性被“嫁接”上了……

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应基于“人是什么”的追问而提出。“快乐学习,自能发展”是我校的办学理念,它以人的本体属性为依据、以内部价值为内动力、以外部环境为外驱力,努力去实现孩子们的生命意义。

我们认为,教育作为“人学”过程,关注人的生成与发展,促使人“终于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,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,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——自由的人”。

教育对人的成长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,它使人适应生存的时代,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伟大目标之外;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——独立和仁爱授之于人,赋予他作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而步履轻捷的力量。(何塞•马蒂语)教育的世界应该是自由的、丰富的、濡染的,教育应该是宽泛的、深刻的、自觉的。从生命成长过程来说,教育是精神的唤醒、潜能的显发、内心的敞亮、主体的弘扬、个性的彰显与灵魂的感召。
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,对人的发展起到趋动作用的是动机和需要。他特别崇尚高级层次的“自我实现的需要”,说“它可以归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,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。

这种倾向可以说成是一个人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本来模样,实现人的全部潜能和欲望。”一般地说,人之发展的心理能量可以归结于“自我价值”,自我价值由“自信”、“自爱”和“自尊”三项素质组成,人的发展是这三项素质的函数变化。

因此,我们可以把规定着人之发展的内部价值概括为对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美”的追求。“真”的价值存在于人类永恒的追求过程,无论何人,无时无刻无地不在执着地对自然、对社会、对自我进行着“真”的描述、“真”的理解、“真”的分析与综合,且借鉴别人追求的成果,改变自己的思路,使自我向“真”迈进。

“善”的价值存在于对“真”的实践之中,传统的儒家思想以为善就是“仁”、“爱”,其实善还有“对”和“好”的一面。对于“真”的存在,我们如何处理好,运用好,是人类活动的核心命题。我们应当用“仁”的态度,“对”的手段,“好”的要求对待“追求”来的“真”的存在,使自我走向完善。

“美”的价值存在于“善”的向往之中,人们向往“善”的境界美,便会产生一种深刻的自尊、自爱,从而以强有力的自律精神和道德责任感,去顽强地履行生命意义和社会责任赋予的任务和使命。

在真善美里,“灵魂”有了明确的意向,“需要”有了标准,“自我价值”有了依托,于是形成了“快乐学习,自能发展”的内动力。

除了内动力以外,“快乐学习,自能发展”也是外部因素激励下的发展。
研究证明人的发展只可能将外部因素转化为内部因素,但决不可能离开外部因素。影响人之发展的外部因素可分为三类:
第一类是文化背景。包括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智慧精华——知识,包括反映人类伦理秩序的道德文明,包括创造人类文明的人文精神,包括反映人类文明程度的经济形态、技术形态等等,它关涉人的生命的理智发展、道德成长和人的类本质,因而是最重要的因素,也可以说是外部因素的核心。

第二类是生存状态。个体的生存状态,不存在于孤立的个体中,而存在于个体与环境的交流中,个体的生命因素在应对自然和社会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程度,特别是在社会竞争中所显现出来的差异,以及在社会评价中所处的地位,尤其是生存危机,是刺激个体必须改变自己状况的最直接、最实际的诱因。

第三类是人际交往。出现在个体生命活动空间的人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是最生动的,个体在与生活空间的人交往的过程中,不断地进行对比和反思,推动着自己以一种同化、顺应和平衡的方式发展。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最积极的表现是与他人形成互动互构关系,即以自己的发展影响他人的发展,把他人的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条件,从而使自己走向类主体。

当然,人的发展不仅有知识能力维度,更有本体属性维度以及潜能开发维度。在本性属性维度,要着重培养人的自我意识能力、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动精神。

没有敏捷的自我意识,人不能随着环境变化感觉到自己要发展。没有敏锐的思维能力,人在变化的环境中找不到发展空间,并且不知道怎样发展。

没有自觉能动精神,人即使知道了要发展和怎样发展,也不会去下功夫。在潜能开发维度,自能发展是在任何时刻、任何程度上,开发和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,而绝非一种终极状态。

更进一步说,在自能发展的过程中,人不仅在开发和实现潜能,而且实质上又在加强和培养潜能,开拓永远的自己,发展永远的自己。

人永远处于“未完成”之中。“快乐学习,自能发展”描绘的是一条终身发展的曲线。只不过在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下,发展具有不同的“色彩”。“快乐学习,自能发展”开辟的是一条终身发展的路子,这条路子是孩子们在心灵深处,通过自我实践、自我体验和自我感悟成为具有发展的觉悟和习惯的人。

教育之道,道在心灵。让灵魂不再跪着,这可能是教育的全部意蕴。诚如雅斯贝尔斯所言:“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,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。”是啊,心灵的对话、人格的交流,让师生体验到做人的全部尊严,才是真正的教育。


爱与不爱,爱都在;见与不见,我都在......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京ICP备11025614号-3|TEL : 4006 321 985|Archiver|手机版|名校进修

GMT+8, 2024-12-27 20:41 , Processed in 0.069472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北京EMBA X3.4

© 2011-2021 名校进修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